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交通运输正文

广州定治堵方案 不再提“公车五年止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08 浏览次数:82
  这份今年1月曾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治堵”方案终于出台,目标是“到201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力争达到65%,力争中心城区干道车速保持不低于25公里/小时”,涵盖30条治堵措施。
  
  广州敲定治堵方案
  
  昨日下午4时,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正式公布《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下称《措施》)。
  
  这份今年1月曾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治堵”方案终于出台,目标是“到201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力争达到65%,力争中心城区干道车速保持不低于25公里/小时”,涵盖30条治堵措施。
  
  与1月份公布的“意见征求稿”相比,《措施》定稿30条具体细则中,有25条发生调整更改,但多属微调,其中包括10条细则中内容有增加,13条细则中内容有删减。
  
  “公交优先”力度减弱
  
  截止到今年7月份,广州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增长了225万量,其中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76万量,引导公众选择公共交通是治堵核心。
  
  广州市交委副主任黄少新介绍,这次方案包括八大板块30条细则:第一、二板块主要从城市规划上入手加强土地利用和道路承载能力的匹配性质;第三、四板块是加大推进公车优先的实施力度;第五板块是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第六板块是交通智能化措施;第七、八板块是交通秩序和交通拥堵点道路整治。
  
  与“意见征求稿”相比,定稿中有关“公交优先”的具体参数有所减少,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措施》定稿明确的三大目标之一是“到201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力争达到65%”,而之前这个数字是70%;第二,之前在“积极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中提到要从“财政优先、用地优先、路权优先、信号优先”四个方面积极建设公交都市,这次只保留了“路权优先、信号优先”的提法;第三,地铁和公交数量方面,之前提出至2015年“启动11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和“中心城区初步计划新增公交车3000辆”,这次只提了6条在建地铁线名称,并将“新增公交车3000辆”删掉。
  
  断头路等热点部分被删
  
  被删除的内容还包括对公务车数量的限制。比如,“意见征求稿”第20条规定:“到2015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并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定稿中这点被删掉,只保留“机关单位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的宏观说法。
  
  此外,之前被提及要打通的断头路“新建新滘西路过江隧道、白云六线、华南路东延线、改造东南西环、建设如意坊隧道及南北配套道路工程,建设芳村大道”在定稿中也被删去。
  
  《措施》定稿提出的拓宽拆迁道路中,也没有备受关注的中山六路。市建委建设项目处处长齐怀恩解释,规划局正在做规划方面的研究,“中山六路能不能拓宽,和骑楼文化怎么结合,目前还没有定论”。
  
  进一步推行停车费差别化
  
  此外,《措施》定稿为停车场差别化收费定下了时间表:“2012年开始,进一步推进停车收费标准差别化政策,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研究试行住宅配套停车场也按区域级别实行差别性价格政策的可行性,适时调整我市收费区域级别划分”,但把之前提的“适时适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总水平,增加机动车使用成本”提法删掉。
  
  《措施》定稿还在智能交通方面做了少部分补充,如第13条新增了“利用SCA TS系统,进一步优化交通信号,确保公交优先且兼顾社会车辆通行”的内容。但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徐建闽教授却并不认同,“国内有比SCAT更廉价更高效的系统”。
  
  市交委发展规划处处长沈颖透露,最近两周交委将对高峰期70公里路段将辟为公车专用道做详细部署并向公众征求意见。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吴泽驹也说,会认真研究分析采用可变车道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措施》未提及任何限制小汽车上牌数量或单双号出行的细则。
  
  措施解读
  
  “五年公车止增”改为“积极采取措施”
  
  专家建议从财政削减公车消费金额入手,以根治公车私用
  
  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务车的管理。机关单位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积极采取措施,严格规范公务车使用管理。
  
  变化:第20条只剩下宏观的两句话,“意见征求稿”中的“到2015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并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各国驻穗领事馆和国际组织驻穗机构‘领’字头号牌小客车按有关规定执行”被完全删掉。
  
  解读: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指出,上下班高峰期路上行驶的车辆有很大一部分是公车,或接送公务人员后空车返回,或用于私人用途,占用大量道路资源,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因素。他认为,当下治堵见效最快的措施当属管住20万辆公车,杜绝公车私用最根本是要减少数量,“限制公务车新增指标”的规定很有必要,应该予以保留。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靳文舟则称,“征求意见稿”提出“2015年不增公务车指标”时,对限制公车以治堵也不抱希望。他认为,从财政削减公车消费金额的角度入手,才能根治公车私用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具体指什么措施?市交委昨日表示,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公务车使用公示制度,进一步严格公务车的管理。
  
  公交出行比例目标从70%降至65%
  
  专家称政府没下决心,呼吁对公共交通加大财政和用地补贴
  
  措施:新版治堵方案明确了三大总体目标,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环境。第一个目标是:积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到201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力争达到65%。
  
  变化:作为治堵三大目标之一,“65%”的说法在“意见征求稿”中曾是“70%”。此外定稿中多处与公共交通相关的提法都有删减。如“征求意见稿”中“财政优先、用地优先、路权优先、信号优先”简化为“路权优先、信号优先”;之前“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公交车辆运营期由现在的平均10年调整到6-7年,改善车况及车容车貌”的细则被删除;之前提出的新建地铁线路和新增公交车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缩水”。
  
  解读:针对“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目标从70%降到65%,靳文舟教授认为,这一改动说明政府没有认真下决心。“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能提高1%已经很不错了。只有保证公交以一定速度行驶,才能提高出行比例。”靳文舟认为,政府应该拿出更多钱来补贴公交财政,“给钱和给权都不充分”。
  
  对于“公交优先”从“四个优先”变成“两个优先”,弱化甚至删除“财政优先和用地优先”的提法,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徐建闽说:“全世界的公交都是政府给予补贴的。政府不补贴,很难发展公交,至少在政策上保证财政和用地。如果没有这两个保证,其他都是空的。”
  
  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说,补充公交缺口十分紧迫,只有政府提供足够财政支持才能增加公交车营运车辆。其次要有政策支持,有相应规划。他举同德围地区为例指出:“地铁还没有通进去,就说要建一个入住10万人的楼盘,只会使拥堵问题更加严重。”
  
  市交委副主任黄少新指出,要继续加快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未来五年,预计将启动11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第三是优先推进公交站场和港湾站的建设,到2015年前,建成公交站场20个。
  
  交通拥堵费改称“经济杠杆调节”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解释,将进一步研究以明确收费所得资金用途
  
  措施:研究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交通流量的可行性。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交通量的经验,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在广州市部分重点道路交通拥堵区域运用经济杠杆调节交通流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研究提出符合广州交通运行实际的经济调节措施,对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择机实施。
  
  变化:这次把原“意见征求稿”的“实施征收交通调节拥堵费”改成“运用经济杠杆调节交通流量”。整个方案正文部分不再提“拥堵费”三个字,只在方案解读栏有一处提及。
  
  解读:靳文舟教授表示,他本人支持通过收取拥堵费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向,但征收时机值得考虑,要等到公交、地铁发展到一定程度,满足一些参数,如“单程上下班基本出行时间如果不超过45分钟,可以收拥堵费”。
  
  韩志鹏则通过微博表示,广州暂不开征拥堵费只是在做“技术储备”,一是配套措施尚未到位,二是怕车主不理解;三是有风险,毕竟国内还没有任何其他城市做示范。
  
  市交委发展规划处处长沈颖说,拥堵费在定稿中保留,具体细则下一步将研究。如果实施拥堵费,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有相应行政法规性文件支撑和相应报批程序,要依法报省政府批准;第二,要采取信息化办法,以免因收费造成新的拥堵;第三,明确收费所得资金的使用用途,目前国外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用于改善道路交通,尤其提高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等方面。坚持开展相应的研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科学论证,尤其涉及到拥堵收费的区域、对象、时段、额度、方式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研究,“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将来有可能的需要”。
  
  明年开始推进停车场差别化收费
  
  不再提“适时适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总水平”,拥堵点现场疏导方面提高对交警要求
  
  措施: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性收费。利用价格杠杆,引导个体车辆多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引导市民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2012年开始,进一步推进停车收费标准差别化政策,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研究试行住宅配套停车场也按区域级别实行差别性价格政策的可行性,适时调整我市收费区域级别划分,并加强和规范对占用道路停车经营的管理。
  
  加强对交通拥堵点的现场疏导。一是成立市一级交通秩序整治专业队,交通高峰时段作为快速疏导交通机动力量,加强中心城区主干道、交通易堵塞节点的疏导;二是制定工作预案,提升道路排障救援水平,对中心城区主干道和高架道路实行全天候监控,遇有车辆抛锚、交通事故或其他应急事件时,确保警力和牵引车在15分钟快速到达现场疏导和救援;三是对排查出来的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点,提前制定现场疏导工作应急预案;四是建立“分片管理”及四级勤务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路面民警执勤“见警率”和“管事率”;五是完善垂直指挥调度机制,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六是加强对中心城区专业市场周边道路货运车辆无序停靠的整治管理。
  
  变化:“征求意见稿”中有关“适时适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总水平,增加机动车使用成本”的提法被删掉。
  
  解读:这次30条措施中,记者发现其中约10条有内容增加方面的改动,但多属“微调”,最“提神”的主要是以上3条。与车民切身相关的“城区停车费将增加”问题明确“2012年开始,进一步推进停车收费标准差别化政策,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此外,对交警和救援部门治理交通的时间要求也增加了一项细则,“遇有车辆抛锚、交通事故或其他应急事件时,确保警力和牵引车在15分钟快速到达现场疏导和救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