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工艺品正文

木雕,逐渐消逝的民间技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2 浏览次数:85
木雕,逐渐消逝的民间技艺

老胡转身上楼,下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只雕花瓶。走到近处一看,只见半尺来高的瓶身上雕满了繁复的花纹。曼妙的枝杈盘绕其上,两只松鼠在树枝间追逐嬉闹,神态活灵活现。棕黄色的漆面上积着些许灰尘,看得出来这只花瓶已有些年头,对于老胡来说,这只是他一生当中属于中上水平的一件作品,被随意摆放在了房间的角落里。
  
  老胡名士康,从事木雕这一行已有52年了,谈起这一生的经历,老胡唏嘘不已,“做人实在是磕磕绊绊,这门手艺怕是传不下去了。”
  
  放弃清闲工作,投身木雕行业
  
  1961年,当时年仅21岁的老胡进入广播站工作,若是换到现在,倒不免是一份轻松写意又颇体面的工作。那时候,一个月二十多块钱的工资并不低,因为大多数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都是差不多的收入,然而与众多的手艺人比起来,却又稍显寒酸。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一年后,老胡辞去了“铁饭碗”工作,回家跟随父亲,继承家业,也由此成为了家族里的第四代木雕传人。
  
  在刻苦钻研之下,半年工夫,老胡就正式出师了。师成后不久,老胡的经济收入水平立马“水涨船高”,有时候一天赚5元钱也是“手到擒来”。这愈发给了老胡很大的信心,选择这门手艺在当时看来确实是明智之举。
  
  于是,老胡便沉下心来投入到这门手艺里。渐渐的,老胡的技艺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的父亲打坯比较好,速度也很快,但是我‘修光、铲光’的本事比他好,所以雕出来的东西精致得多。”老胡解释道,修光就是运用精雕细刻以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木雕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这一道工序的要求比较高,刀迹要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枝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
  
  但是20世纪60年代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木雕工艺品几乎没有市场,所以,老胡一家基本接的是雕床、桌、门的边角之类的活计,技术含量并不高。
  
  1966年,老胡离开父亲独自去了黄岩的一家木雕厂寻求发展。“那家木雕厂主要制作花鸟屏风,产品基本销往欧洲,所以对工艺的要求是相当讲究的。”老胡说,那一段工作经历对自己的帮助很大,通过锻炼,手艺也越发精湛了。
  
  机械木雕兴起,传统手艺没落
  
  1980年前后,离家已久的老胡回到泽国,并在农机厂工作6年之后,重新接过父亲的铺子。当时已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家家户户的条件都有好转,自然对于家具等生活用品的装饰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老胡凭借高超的技艺在家具雕刻这一行里很是得心应手。
  
  闲暇时候,老胡便开始追求要求更高的木雕工艺,雕刻人像、花瓶等工艺品。“这一方面没人传授经验,只能自己摸索。”老胡借鉴了传承已久的东阳木雕,再凭借自身对实物的观察,依样画葫芦进行创作。
  
  “不管是木雕也好,其他手艺也好,深究下去都是无止境的,在手法上只能是精益求精。”老胡说,木雕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在木头上表达出来。凭着一腔热爱,他逐渐雕出了花瓶、4米高的佛像,甚至是“天女散花”。
  
  然而,人力终有尽时。在老胡孜孜不倦追逐更高的工艺水平的同时,科技也在日新月异地进步,电脑雕刻、机械雕刻迅速崛起,并逐渐取代了手工雕刻。“机械雕刻的东西只要在电脑上输入图样,机器就自动雕刻出来了,而且每一件都很细致,这是手工无法比拟的。”老胡感慨不已,像手头这只花瓶,就算工艺粗糙一点也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工,若是机械雕刻,或许只是几个小时的事情,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在这一趋势下,渐渐的,老胡很少再接到家具装饰雕刻等生意了,工艺品更是无人问津。为了谋求生计,老胡开始给寺庙雕刻佛像等物。曾经,他也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但是带了几个徒弟,均未成功,多数甚至连这一行入门的画样都无法坚持下来。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