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电工电气正文

污泥处置难题待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6 浏览次数:70
污泥处置难题待解

治水不治泥,等于白治理。
  
  近几年,“北排污泥”、“南京江心洲污泥偷排”等事件的连续曝光让污泥处置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而记者近日从首届污泥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国内污泥生产量不仅仍然是一个迷,在“十二五”即将过半的当下,污泥处置规模却仅完成不到目标的一半,无害化处置的比例也仅为四分之一。
  
  “压力非常大,任务完成非常有难度。”一名住建部官员如是说。
  
  污染数字未知
  
  一名日本污泥脱水设备商对记者表示,近两年来国内咨询其业务的客户变得多起来,企业往往迫于一些新建设施环评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害怕罚款,因而购入污泥处置设备。“尽管有些企业仍然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小厂还偷排污泥,但随着时间推移,污泥处置将会变成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怕被罚。”
  
  在不少企业期待这一市场渐起的同时,污泥行业自身却有几道坎要过。
  
  “很遗憾,也很抱歉,污泥的产生量,至今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说也很困扰。”近日,住建部一名官员在参加首届污泥高峰论坛时如是表达:尽管从污水处理量折算出了3000万吨的污泥产生量,但以全国目前3600多座污水处理厂各家上报的信息统计,污泥的产生数量仍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字。
  
  污泥产生量并不清晰的同时,污泥处置量的数字也不理想。
  
  此前国务院批复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要求,新增城镇污泥年处理处置规模约500万吨干泥(约合2500万吨湿污泥),为此将投入347亿元用于污泥处理处置。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水务处处长曹燕进表示,根据去年年底对全国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的摸底,时间过半,但污泥的处置进度却未过半。“目标要新增500万吨干污泥处置规模,但目前为止,初步统计只完成了225万吨干污泥处置规模,不到50%,还有两年的建设任务,而今年半年快过去了,压力非常大,任务完成非常有难度。”
  
  不仅处置量进展缓慢,“无害化”的目标更是相去甚远,变成有机肥料、建材和工程回填土的污泥少之又少。
  
  上述规划的要求是,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要达到70%,其中36个大中城市达到80%,县城、建制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30%。
  
  但实际上,住建部给出的最新数据是,目前全国年累计处理城镇污水445亿立方米、含水率80%的污泥超过3000万吨,而在这中间,采取填埋方式的占32.7%、焚烧占9.3%、制肥9%、建材4.7%、其他44.3%。“建材、焚烧、制肥无害化处置的仅占1/4。”曹燕进说。
  
  “实际状况和‘十二五’规划要求差得很远,大部分填埋是简易填埋,污染隐患大,非法倾倒时有发生。”环保部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臧文超表示,涉及到污泥处置的各方重视都不够,重水轻泥、设施建设滞后、处置途径不多、资金投入不多、管理监管不到位,这些都是污泥处置的问题。
  
  收费机制亟待建立
  
  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处长杨建劳在谈到污泥处置时表示,事权和财权不一致是地方相关设施建设滞后的关键原因。
  
  “广西已经出台了污水处理费每吨征收五分钱的政策,但在实际过程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市县在执行,绝大部分是没有执行的。”他认为,从地方政府来说,要推进这项工作,必须明确政府之间的责任。“事权是从上往下的,而财权的话,广西是区管县、乡财县管——要建一个污水污泥设施,乡镇一级不管建,没有钱,责任就到县上去了,而县上则是区管县,所以要做这件事,就得跟区上要钱。”
  
  杨建劳表示,目前广西的89个市县,三分之一地区财政盈余,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亏空,100多亿元投入到污水等设施建设的困难很大。此外,污水污泥如果自身没有收费能力,单靠政府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就非常困难。
  
  而一家从事污泥处置业务的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占据所在地污水处理的大头,污泥处置更像是为了“完成市政府交给的任务”。他表示,尽管政府也给予了一定补贴,但这本身并不是一块盈利的业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表示,国际上污水和污泥的投资比例在1:0.4~0.6,但国内还没开征污泥处置费,污水处理费中不包括污泥处置费,政府只委托污水厂处置水,并未支付污泥处置费。
  
  曹燕进表示,目前污泥的收费机制包含两个费,一个是污水处理费,一个是污泥处理处置服务费。污水处理费要通过听证、政府审批,而污泥运营服务费则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所应支付的费用,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机制选择成本最优、服务水平高的运营企业来承担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营服务。
  
  “如果前者不能满足运营服务费的需求,政府就要兜底。”曹燕进表示,政府如何补贴是其正在会同财政部门、发改委共同研究的问题。
  
  此外,政府对于公共设施、节能技术领域的企业在所得税方面原本实行第一年到底三年免征、第四到第六年减半征收,但各地在执行优惠政策,包括用地、用电、资源能源回收等方面有不少问题。
  
  系统性难题
  
  在发改委一名官员看来,之所以政策难以细化、政策力度难以确定,也和目前污泥处置技术路线不统一有关。“各类技术都有,现在很难形成统一观点。五六百、一两百的成本都有,现在只能先通过实践项目,定型技术路线,有利于配套政策制定。”
  
  目前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土地利用几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认为,对于污泥的利用,从国外历程来看,国内关键卡在土地利用。“没有相应法律标准,也没有放开,这样一来,只能做填埋和焚烧,那么相对出现问题会比较多。”他认为,在污泥土地利用的标准和风险评估方面,下一步将会加大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曾表示,统计水平上发现,最发达的国家搞污泥农用,次发达的国家搞污泥焚烧,欠发达的国家搞填埋,贫穷的国家乱扔乱倒。他认为,科学的农用才是污泥较为积极、高级的处置方式。但是,有关的标准规范、细节研究目前仍然不到位。
  
  而除了技术路线难以选定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总院第二设计院总工程师阚薇莉认为,污泥处置的主体工艺选好后,附属工艺的设计仍需要做大量工作。“国内的污泥含沙量、黏度高,在适应性、参数方面很难把握,成熟的技术路线和设备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例如一些高浓度的厌氧消化、泥水交换很难选到设备。”
  
  一名东部地区市政部门的工程师也表示,在污泥工艺工程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监督管理缺位,且存在较多低价中标的现象,造成了项目实施滞后,一些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也形成了隐患。“经得起考验的示范性工程很少,一年两年下来,系统处理能力衰减度相当厉害。”
  
  不少业内人士还指出,污泥的处理处置更面临着跨行业协作的难题。
  
  阚薇莉表示,污泥去向需要很多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很难统一,各自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来要求。“很多项目无法从规划层面上落地,选址很难做,干化、焚烧很难落地推进,规划里没有像污水处理厂一样给你位置。”
  
  曹燕进表示,污泥处理处置跨行业特点特别突出,需要燃气、建材、肥料、电力、园林等各部门的协作。例如沼气提纯加气站就需要燃气部门协同,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项目在招标时就不允许合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